主页 > 高级HR资讯 >

看“银发经济”如何关注认知障碍 守护晚年记忆也是守护幸福

作者:北京晚报 来源:北京晚报 浏览数:54535 发布时间:2024-09-05 14:17:52

历经三个多月的激烈角逐,第七届“创业北京”创业创新大赛结果于近日揭晓。较之以往,今年比赛的一大亮点是,首次设立了银发经济专项赛。记者发现,该赛道的十余个获奖项目中,有两个优秀项目不约而同对认知症进行了关注。

据中国老龄协会数据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,认知障碍患者约有1507万,预计2030年将达2220万,2050年将达2898万。推介项目同时,参与者更将此次比赛视作向公众普及、传递相关理念的机会。守护老人的晚年记忆,也是在守护万千家庭的幸福。

产品  

智能推送,在“五十年前小镇”闯关

“红星机械厂”的旗子迎风招展,冒着蒸气的绿皮火车呜呜作响……戴上VR眼镜,一幅令老人倍感亲切的五十年前乡镇画卷于眼前徐徐展开。轻移手柄,即可身临其境进入到供销社、第一中学等诸多场景。使用者需要在系统引领下,解决“将水果按要求放入篮子”“规定时间内记住方格里球的位置”等问题。

一道道关卡引人不断挑战,游戏般体验的背后,实际是在训练使用者的记忆力、思维力、注意力等等。这部仪器,便是搭载了“基于智能算法的沉浸式认知训练系统”的心忆通AI健脑仪。该系统获银发经济赛道优秀项目奖,由北京瑞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江海与其团队共同研发。

IT行业出身的陈江海,创业前曾做过数字医疗项目。“与医学专家讨论时,发现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认知障碍疾病,尚无特效药品。但通过脑部训练等非药物疗法来预防、延缓病程,在业界早有共识。”而目前市面上的健脑实体玩具,耐玩程度有限,电子游戏虽然丰富,却缺乏专为老人打造的产品。

更重要的是,认知功能包含多项细分能力,老人各项能力差异如何?锻炼什么内容更有针对性?这就体现出智能算法结合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了。联网训练,系统可根据每次结果作出认知功能的动态评估,在下次训练时推送难易适中、量身定制的游戏题目。

经多次改进,今年春节后,健脑仪升级为VR眼镜搭配手柄的最新版本,全真体验减少外界干扰。团队追踪了百余位老人,量表显示,使用后认知功能有所提升,有的老人自感,“脑子比原来清醒些了。”

介护  

贴合人性,始终给予理解和尊重

由于认知障碍病情发展不可逆,健脑仪主要目标客群是未病人群及轻度认知障碍患者,以预防、延缓病程为目标。而到了中重度阶段,科学的照护便显得十分重要。

“小时候妈妈对我讲,大海,就是我故乡……”上午十点半,康语轩老年公寓活动区,老人们排排围坐。大家怀抱状如吉他的特制乐器,一手拨弦,一手晃动红色摇柄,唱着怀旧歌曲。这一过程并不顺利,工作人员需要反复进行提示,但不影响满足的笑容浮现在他们脸庞。

“目标是让老人无论身体还是认知上有何种障碍,都尽可能过上高质量生活。”康语轩老年公寓对外业务负责人赵思佳介绍。作为北京首家专门服务认知症老人的养老院,康语轩引入瑞典“缓和照护”理念,并形成“认知症介护四叶草”模式,这一模式同样获银发经济赛道优秀项目奖。

具体而言,“四叶草”的四片“叶子”包括物理环境、人的环境、专业服务、医疗支持。书面上的凝练表达以外,身处公寓,人们能从满满“与众不同”的细节中,感知对长者理解与尊重,对人性贯穿始终的贴合。

例如,一些理念认为,照顾认知障碍患者应将门、电梯等隐蔽起来,免得老人看到想要各处游走。但在康语轩,除了院子大门,其余所有的门、电梯均不掩盖、不上锁,老人拥有充分的行动自由。

卧室,则是完全的私人空间,不设摄像头和监视窗,这在养老机构实属特例。康语轩认为,即便老人是重度认知障碍,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人,应享有包括隐私权在内的所有权利。

午餐时,记者惊讶地发现,四菜一汤加主食,一份餐食要用到六七个小碟小碗,花色精美,且均是瓷质。“刷起来工作量大又易损耗,但我们觉得还是不能用不锈钢托盘‘对付’。”赵思佳称,吃,不只是营养问题,也应是一种对生活的期待。如此种种,都是公寓创始人,日本医科大学博士、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后金恩京的一贯坚持。

现实   

心力交瘁,子女陷居家照护困境

“11加3是多少?第三张牌还要不要了?”午后,六位“玩家”坐在半圆形牌桌边,在员工老韩带领下玩起了21点。这些投入“下注”与计算的老人,看上去似乎只是动作迟缓、有些耳背而已。事实上,他们都是家人实在“扛不住了”才送来的。受传统观念影响,将患病老人送到机构,子女心理压力可想而知。

当认知症降临,除了患者,照护者的感受往往会被外界所忽略。一位女士,为患病的母亲买了别墅、建了电梯,老人还是能从三楼追着打她到一楼,大冬天光脚跑出门;有的家属被老人打骂,又急又气,自己的半边身体都麻木了;有的家属将老人送来,门都不进就哭着开车离去,过了一个月情绪缓和,才敢来探视……大厅的一张红沙发,数不清的家属在咨询时倾诉流泪。“带着老人一起挂神经内科,老人看认知症,自己在隔壁看抑郁症。”

陈江海围绕产品做调研时,接触的多是居家老人。患者家属群里也有很多类似表达,说老人跑得比自己还快,一开门就跑,在后面追都追不上。许多子女被打骂、被猜疑,没有喘息空间,每天处在崩溃边缘。

赵思佳解释,在没有专业干预的环境中,“激越攻击”等情况非常普遍。最简单的例子,很多认知障碍老人会忘记自己刚刚吃过饭。一遍遍追问,子女肯定没有耐心,脾气就上来了。“子女还会不自觉拿现在的状态和老人以前去比较,一些眼神、语气,都会让老人感受到压力,刺激引发一系列异常行为,甚至会攻击他人。”

而在专业理解中,老人不停询问吃饭,常见原因是生活太过空虚。在康语轩,会让老人帮忙做简单的家务,还会不断组织视野平衡训练、海马记忆工坊,以及前文所述布恩音乐疗法、21点游戏等认知症非药物干预手段来填补空白。老人的生活是流动且有意义的,不会停留在“吃没吃饭”上,也不会想往外“逃”。这样的模式,普通居家照护显然是极难实现的。

期待   

推动早筛,勿错过最佳干预时机

在从业者们看来,目前社会对于认知症的了解,仍存在相当的局限性。参与比赛,也是希望通过推介项目,进一步普及、倡导有价值的理念。

“不要去‘美化’这个病。”一些电视节目中,或是为了拍摄需要,认知障碍老人显得温和乖巧,令人误以为认知症无非就是“糊涂”一点,大不了好好照顾就是了。很可能老人患病后,家属是没有能力去照顾的。而去网上看,一些说法又“妖魔化”,恨不得要将患者24小时锁在房间里,犹如两个极端。

赵思佳称,认知症十分复杂,不同人呈现出的症状表现、病因可能都不一样。“我们不要只盯着老人下降的认知功能去叹息,更要看到疾病背后的‘人’。鼓励老人自主去用残存功能正常生活,实在做不到的地方我们再去帮助。”

考虑到认知障碍病程不可逆,也没有能够治疗的特效药。陈江海认为,更应提上日程的是,积极推动早期筛查,并在老人自感头脑尚可时,有意识进行科学的健脑练习。“认知症是疾病,不能与‘老糊涂了’混为一谈。捕捉到初期症状后,应及时进行干预以延缓病情发展。切勿因害怕面对或有病耻感,发展到不认识家人再去看医生,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”

而当下难点在于,市场教育仍需要较长时间。尤其公众对认知障碍存在科普盲点,早期筛查覆盖率、准确度等有待提升的背景下,让尚觉健康的老人主动使用一些产品着实不易。目前,团队采用的策略是将健脑仪落地至一些养老驿站,供社区老人进行尝试体验。“虽然推进比设想中缓慢,我们认为在老龄化势不可挡的今天,关注脑健康一定是正确的方向。”

*本文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,电话:010-62990166*